糕点培训第一站

关注微博

关注微信

招生热线

0311-87727764/13731132640(微信)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糕点创业 > 正文

糕点创业

乡愁琐记:舌尖上的点心那些事

发布时间:2018/05/08   浏览:

  家乡黎里古镇,当年店铺枕街沿河。“点心”的滋味入心,渗透岁月。
  镇上最著名的糕点铺为紫阳观,紫阳观里最讲究的糕点数黑芝麻酥糖。主料芝麻、糯米,均为本地种植,新上市,颗颗粒粒,手工筛选。慢炒,细磨,再拌上白雪似的绵白糖,打成片,一圈圈盘绕,中间嵌馅。四个一小组,排列成条,用苏式月饼皮一样的油纸包裹。油纸明晃晃,散放出幽幽的甜香,又影影绰绰,把内容物的色与形透露几分。映“梨花淡淡融融月”的背景,整个儿呈现出古典诗词的蕴藉美。
  街头小吃,最应景的当数玫瑰酒酿饼。最早也是紫阳观的拳头产品。但时过境迁,“观”被新建筑埋没了,而酒酿饼的热销时令在春节。如此,不得不与时俱进,零时摆设超市门外。炉子改成了自动化的电烤炉,但原料与做工,还是恪守传统,尤其是点晴之笔的玫瑰丝和白玉猪油粒,不是“正宗”的一尝便知。
  家乡的主食是大米,副食品顺理成章地与米粉关联。逢年过节,家里能吃到的有饭糍干茶、糯米团子、赤豆糕,端午节则有粽子,但最诱人的还数“油墩”。油墩的“墩”字该怎样写,我不知道。找遍电脑字库,能与本意匹配的字仿佛不存在。假借的尴尬,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物的独特性,进入时尚的话语体系,也许要注册上“原产地标识”。这是一种油炸食品,里面加馅(我所奢望的是鲜肉馅),油锅里一炸,悬浮起来,恰似一个个金土墩从海底崛起。令人叫绝的是,油炸后的面皮,表层脆薄如蝉翼而里层粘稠似琼浆,刚柔相济,香糯缠绵,那种享受,用“吃”字表述,恐怕太糟蹋了。油墩做得最好的是镇上的一名女工,本来是国营小吃店的职工,下岗后就自己摆摊。女工微胖,面盘也是圆圆胖胖,一团和气,我在镇上读初中时,女工约四十来岁。后来成为地方报首席记者的一位同乡,为此还写了一篇小文,题目就叫“黎里油墩”。
  糕点,有风味;而能下饭、堪佐酒的“小吃”也许该称美味或佳肴。今天,黎里古镇打出的三张美食牌分别是“冯记油墩”“王记辣脚”“阿王套肠”。活色生香,闻之令人唇齿生津。小时候,能吃上肉就很幸福。梅干菜烧肉,在我的美食库中,绝对充当着幸福传承的形象大使。时代有印记,每个人的味蕾上同样留存着与特定时代相呼应的印记。难忘母亲烧的菜,除了母亲培养了我们的味觉嗜好,可能也因为当年母亲烧菜时,青春与美丽萦绕着她。
  岁月如风,舌尖上的那些事,而今已演绎成一种叫“乡愁”的记忆,慢慢发酵。撕去的是日历,收藏的是思念。(凌龙华)